欢迎来到蜗牛兼职网!

“被就业”风何时是尽头?

类别:职场资讯  时间:2011-06-15   已浏览: 2206 次
    只有先签订就业协议,才能拿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一些老师类似的暗示,让部分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不得不临时找一家单位在就业协议上盖章,冒充已被用人单位接收。高校毕业生离校之时,类似的“被就业”现象引起社会关注。

  对此,教育部办公厅6月10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离校阶段各项就业工作,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这一纸通知,能否刹住毕业时“被就业”的虚假之风?

  现象:

  毕业生“被就业”非个案

  近日,南宁一网友发帖称,“学校发给学生每人三份毕业就业协议书,不能找单位签协议的学生不能拿到毕业证。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寻找公司签订协议,不论是否在该公司就职,以此增加学校学生就业率。”

  记者调查发现,广西部分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前夕也曾遇到老师类似的催促。现任职于某事业单位的小华(化名)告诉记者,他大学学的是“冷门”专业,就业率不大理想。临近毕业时,班上还有一半多同学没有找到工作。

  小华说,临近毕业时,上至学院分管领导,下至辅导员,都在催促他们尽快签订就业协议,否则“你们不签订就业协议,档案和户口都没有地方托管。就会像一些没签就业协议的师兄师姐,毕业后档案和户口都丢了”。最终,班上20多名没找到工作的学生,在老师们的“帮助”下,都与一家大家并不熟悉的用人单位签约了。然而,这些签约的同学,没有一人成为该单位的正式员工。

  类似的情况并非个案,“被就业”现象在网上被广泛讨论。网友“gfxzjun”说,他们毕业前不交就业协议书,学校各部门就不盖章办理离校手续,没有找到工作的同学只能到处做假。网友“顺时针”也反映,“临近毕业前几天,学校通知把没有签约的就业协议交上去,等离校前再发还时,就业协议已经签了,我光荣‘就业’了。”

  曾在南宁一高校就读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宿舍7个室友,没一个在毕业前找到了工作。为了顺利拿到毕业证,一室友花30元刻了个印章,帮班上至少5名同学顺利“就业”。室友调侃说,30元钱就可以开公司了,他是这个公司的董事长、总理、副总经理,解决了不少人“就业”。

  南宁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工作人员透露,他们近三年来曾为6名学生签订过就业协议书,但实际上这些学生并没有真正成为公司员工。他们都是“为了应付学校的催促,先上交就业协议书,才拿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探析:

  谁得了“被就业”的好处?

  对于一些学校将签订就业协议和毕业证挂钩,从而提高就业率的做法,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对此表示不满,认为这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造假的一个极端做法,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利益。

  曾“被就业”的小华说,由于毕业前“被签约”在一家不大熟悉的单位,至今他的人事档案还留在那家单位,档案转递手续非常繁杂。一个月前,他曾托人办转档案手续,可是事情一点眉目都没有。

  “‘被就业’对学生来说不是什么好事。”广西某三本院校一名班主任老师说,国家统计高校就业率的初衷是为做好就业工作提供参照。但在虚假数字的指引下,本来最值得关注的就业困难群体就会被忽略。按照相关规定,这些就业困难群体本来可以获得一些就业帮扶,但他们既然已经“就业”了,就只能自己四处谋求出路。

  “高校要玩这个‘数字游戏’,是因为掩藏在‘被就业’背后的,是尴尬的就业率。”南宁一高职院校的学生小刘说,学校不把就业率搞上去,就可能被撤专业,没有专业就招不到学生,没有学生就没有钱,没有钱的事谁也不干。

  广西一所高职院校的行政人员透露,就业率造假的现象不仅在民办高校较为普遍,公办高校也同样存在。高就业率能给高校带来诸多好处:上级部门重点表彰、媒体舆论大力宣传、进一步促进招生……相反,如果就业率不高,学校自身的办学规模会受到限制,招生名额会减少,办学经费也随之减少,如此恶性循环,学校必会陷入困境。

  建议:

  不公开就业率,避免高校造假

  针对高校毕业生“被就业”、“不就业就不能拿到毕业证学位证”等情况,教育部办公厅6月10日下发的通知要求,各高校要严格加强对用人单位信息和就业相关材料的审核,不准以各种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

  通知中,教育部重申,在全国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就业先进评选等工作中作假、违规者将实行“一票否决”。

  据了解,高校统计就业率的主要依据之一,便是毕业生签订的就业协议。通常而言,毕业生只要签订了就业协议,就意味着他们找到了工作。如此简单的手续,让一些高校轻而易举就能让就业困难户们迅速“就业”。

  对此,一些高校毕业生认为,尽管教育部门多次强调,高校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但是“被就业”现象近年来仍层出不穷。这一现象,光靠教育部门的一纸通知,是难以真正杜绝的。

  广西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孙华教授认为,各级教育部门应该将教育部的相关文件精神,传达到每一名毕业生那里。而且,每一名毕业生应该从权威部门了解自己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的条件。对于就业率,教育部门只有采取“统计但不公开”的方法,才能从根源上防止高校在就业率上造假。教育部门统计就业率的初衷,是为做好就业工作提供参照。然而,目前的就业率,已经成为高校工作的考核指标之一,这无形之中逼着高校在就业率上造假。如果教育部门统计的就业率,只作为内部工作参考,不为招生宣传而对外公布,这样就可以避免高校在就业率上造假。


相关文章阅读

1、实习,不一定只发生在临近毕业时 实习是什么?对自己将来的职业道路有多重要?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也承认这一点。但很多人认为,实习是临近毕业时的事情,在求期阶段根本勿需理会,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的时候开始找寻实习单位不迟。 如果你现在依然抱

2、金融专业论文:B股市场面临大发展 B股市场面临大发展    对监管者而言,当前迫切需要考虑并付诸实施的事情,一是如何进一步扩大容量,以平抑短期可能出现畸曲的供求矛盾;二是如何加强外汇管理,以确保整个金融市场的安全。   经国务院批准

3、当今大学生就业难 可以改走自主创业这条路 当今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越来越难的时代,等待或者奢望都是不切实际的想法。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就业道路千万条,自主创业也能走出光彩的人生路。 大学生家长陈先生说,女儿

4、不被HR所喜欢的求职者类型 每个人都想找到理想中的工作,我们可以为了切合自己的专业,又是自己兴趣所在的工作为之奋斗一生亦不后悔。好不容易终于看到有这种工作在招聘,兴冲冲地投简历,心情激动、紧张地等着面试通知。奈何等了一个星期了都

5、环境保护论文:“昆玉高速公路”生态景观走廊规划设计 魏开云 罗雁玲 安静 摘要: 在全面分析当地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将贯穿玉溪市中心城区的“昆玉高速公路”生态景观走廊划分为风景绿化景观、生态农业景观、公路森林生态景观

6、90后大学坚持“不啃老” 春节在庙会练摊 今年春节庙会上,在摊商队伍中不乏大学生的身影,他们或以“不啃老”做招牌,或以创意吸引眼球,上庙会被他们视为锻炼能力的好机会。   地坛庙会   “不啃老”大学生回本   “兔耳朵、乔巴帽

7、大学生求职曲折 很羡慕高薪农民工 近日,网站上一个名为《回家后,我无颜面对的事情:怎么大学生不如农民工呢?》的帖子,引发了众多网友激烈讨论。   发帖者自称是一名应届大学生,她在帖子中讲述了自己找工作的经历,特别提到了今年春节回老家过

8、应届毕业生求职简历失败的的原因 一、简历中主次不分   很多简历,内容庞杂,形式混乱,贪多求全,恨不得把所有的事情都写上,结果,大杂烩,反倒让人搞不清楚究竟应聘者究竟想表达什么。不同的经历,展示不同的能力,同一经历,不同的

9、“蚁族”终于有了落脚之处 每年一届的大学毕业生是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和后备力量,但高昂的房价让刚刚毕业的他们在城市难以立足,这对于他们是件痛苦的事情,更不利于这个城市的持续发展。部分政协委员建议,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建设解困

10、大学毕业生们求职如何用细节定成败 临近毕业,大学生求职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求职路上可谓几多欢喜几多愁,几位毕业生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的求职经验。   诚实,没有过时。   面试就像推销,“商品”就是自己。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小徐谈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