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蜗牛兼职网!

计算机理论专业论文:组件机制与操作系统的实现

类别:毕业论文  时间:2011-01-17   已浏览: 2115 次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个操作系统开发平台-OSKit,它提供了一套用于架构操作系统内核的库函数和一些组件。它的设计目标是降低进入操作系统研究与开发领域的门槛。OSKit在设计时借用了COM的思想,把操作系统的各个部分设计成尽量独立的组件,使开发者可以很方便地使用或替换这些组件来构造自己的操作系统。         

       关键字 组件  重用  操作系统  OSKit                   

1      引言
当前,操作系统的功能不断扩展,操作系统的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一个小规模的开发小组已经不可能完全从头开始实现一个实用的操作系统,而一般情况下,研究人员只对操作系统的一些特定领域感兴趣,而对于另外一些元素,如启动加载代码、核心启动代码、设备驱动程序和内存分配代码等往往不感兴趣,但是一个可运行的原型系统又必须包含这些内容。编写这些基础结构延缓了操作系统研究项目的进度,同时也增加了进行操作系统研究的代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犹他大学的FLUX研究小组开发了OSKit,它提供了一个框架和一组模块化的、具有简单接口的库以及一组清晰的、可重用的OS组件。OSKit可以用来构建操作系统内核、外层服务和其他核心OS功能模块。OSKit提供了各种功能模块,诸如简单自举,一个可用于内核的最小化POSIX环境、与物理内存和其约束一致的内存管理、广泛的调试支持,以及高层子系统如协议栈和文件系统。开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或所要考虑的性能来使用这些模块,或用他们自己的模块来替代标准的OSKit模块。
OSKit公开了它内部的实现细节,允许用户从成熟的操作系统中不加修改地提取代码,然后通过一小部分经过仔细设计的粘接代码将它们合并到一起,隔离它们的依赖性,并输出良好定义的接口。OSKit使用这一技术整合了许多稳定而成熟的源代码,包括设备驱动、文件系统、网络协议等等。实践表明,使用组件软件架构和重用技术会给操作系统实现领域带来大的影响。
2      组件技术简介
    组件技术是一种较新的软件开发技术。到目前为止,还难以确定组件技术的明确定义。比如,对组件技术的常见说法有以下这些:“二进制软件单元”、“任意场合可部署的软件”、“特别适合第三方开发”和“规范定义的接口”等等。大致上可以这样理解:所谓组件,其实就是一种可部署软件的代码包,其中包括某些可执行模块。组件单独开发并作为软件单元使用,它具有明确的接口,软件就是通过这些接口调用组件所能提供的服务,多种组件可以联合起来构成更大型的组件乃至直接建立整个系统。组件的实现必须支持一种或者多种其用户所希望获得的接口。实现组件并不一定需要采用面向对象语言。为了构造新应用程序,软件开发人员找出适当的组件,将这些组件加入到正在开发中的应用程序,同时对应用程序进行测试并保证应用程序的组装工作按照预定的规划正常进行。采用组件技术能降低开发、测试和维护成本,提高可靠性和稳定性。
3  Oskit组件综述
    OSKIT的组件库提供了一般情况下更高层的功能,它通常只对外开放一些相关的公用调用接口。目标系统通过OSKit的面向对象的COM接口来与这些组件进行交互。以下几节概述了OSKit所提供的组件。
3.      1  引导程序
大多数操作系统多有自身的启动加载机制,彼此互不兼容。这种加载机制的多样性并不是由于每个OS所要求的自举服务不同而引起,而是由于构建启动加载器的特定方式造成的。因为从操作系统研究的立场来看,启动加载器是一个令人不敢兴趣的领域,因此OS开发者通常进行一个最小化、快捷的设计。由于设计理念和要求的轻微差别,每个启动加载器都不适用于下一个OS。为了解决这个问题,OSKit直接支持多启动标准,这一标准是由几个OS项目的成员共同设计的,它的目的是提供一个简单而通用的启动加载器与OS内核间的接口,从而允许一个启动加载器加载任何兼容的OS。
在进行操作系统研究时,多启动标准非常有用,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启动加载器在加载内核自身的同时还具有加载附加文件或者启动模块的能力。这里的一个启动模块只是一个普通文件,启动加载器不以任何方式解释它,而仅仅把它随同内核映像一起加载到保留物理内存块中。在启动内核时,启动加载器提供给内核以下内容:物理地址的列表、所有已加载的启动模块的大小,以及与每个模块相联系的由用户定义的字符串。这些启动模块和与它们相联系的用户定义的字符串由内核解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提供内核启动时需要的数据,诸如初始化程序、设备驱动和文件系统服务器,来减轻内核启动的负担。
3.2核心支持库      
OSKit核心支持库的主要用途是让客户OS更容易访问硬件设施。它包含了一个较大的实用函数和符号定义的集合,该集合对于管理模式代码是非常具体的。与此相对应,OSKit的大多数其他库在用户模式代码中通常很有用。和OSKit的其余部分所不同的是,多数核心支持代码必须是针对特定系统结构的,而这些特定机器的细节对客户OS也是有用的。例如,在x86机器上,核心支持库包含一些函数,用来创建和操纵x86页表和段寄存器。其他OSKit组件通常提供建立在这些低层机制上的与体系结构无关的设施,但是为了提供最大的灵活性,与特定结构相关的接口始终可以被访问。
    OSKit核心支持库在x86体系结构上尤为重要,因为该体系结构的OS级编程环境特别复杂和模糊。核心支持库仔细地设置了一个基本的32位执行环境(为了与MS-DOS兼容,x86处理器通常以16位模式开始),初始化段和页转换表,安装一个中断向量表,并提供缺省的陷阱和中断处理程序。当然,客户OS能够修改或重载这些行为。然而,在缺省情况下,核心支持库自动地做所有必要的工作,以便使处理器进入一个方便的执行环境,此时中断、陷阱、调试以及其他标准设施已经如预期的那样开始工作。该库在缺省情况下自动地定位所有随内核加载的启动模块,并保留它们所在的物理内存。接下来,应用程序可以很容易使用它们。客户OS只需以标准C语言风格提供一个main()函数。一切都设置好以后,内核支持库将用所有参数和由启动加载器传递过来的环境变量来调用它。
3.3内存管理库
如同在一个标准C语言库中实现的malloc()一样,内存管理代码典型地用于用户空间。通常并不适用于内核。设备驱动常常需要分配特定类型的内存,并伴随具体的调整属性。例如,对于内建的DMA控制器只能访问最初的16M物理内存。为解决这些内存管理问题,OSKit包含了两个简单而灵活的内存管理库:(1)基于队列的内存管理器(或称LMM),它提供了功能强大且高效的原语来进行分配管理,并支持在一个池中管理多种类型的内存。(2)地址映射管理器(或称AMM)被设计用来管理不必直接映射到物理内存或虚拟内存的地址空间,它对OS的其他方面提供了类似的支持,诸如进程地址空间、分页、空闲块或IPC名字空间的管理。尽管这些库可以很容易地应用在用户空间,但实际上它们是被特别设计用来满足OS内核的需求。
3.4 最小C语言库
成熟的OS内核一般都包含着相当数量的仅仅用来重新实现基本的C语言库函数如printf()和malloc()的代码。与此形成对比的是,OSKit提供了一个最小化C语言函数库,它围绕着最小化依赖性而不是最大化函数性和性能的原则来设计。
3.5调试支持
OSKit的一个最实用的好处是:给定一个适当的硬件设置,它立刻就能提供给OS开发者一个完全源代码级的内核调试环境。OSKit内核支持库包括一个可用于GNU调试器(GDB)的串行存根模块,它在客户OS环境中处理陷阱,并使用GDB的标准远程调试协议通过一个串行程序与运行在另一台机器上的GDB通信。甚至当客户机OS执行自己的陷阱处理时,OSKit的GDB存根模块也是可用的。如果客户OS提供适当的钩子,它甚至支持多线程调试。除了基本的调试器支持,OSKit也提供了一个内存分配调试库,它可以跟踪内存分配并检测一般的错误,如缓冲区溢出和释放已释放的内存。这个库提供了与许多普通应用程序调试器相似的功能性,所不同的是它运行在由OSKit提供的最小内核环境中
3.6 设备驱动支持
在OS开发和维护中最艰巨的一个任务是支持多种多样的I/O硬件。这些复杂的设备常会含有潜在的错误,而新硬件的发布又常常伴随着不兼容的软件接口。由于这些原因,OSKit采用了为现有内核开发的稳定的、经过充分测试的驱动程序。OSKit使用了一种封装技术,将现有的驱动程序代码基本上未加修改地合并到OSKit中。这些现有的驱动程序被一个OSKit粘结代码层所包装,从而使得这些驱动程序可以在与开发它们的环境完全不同的环境中工作。目前,来自Linux的大多数以太网卡、SCSI和IDE磁盘的设备驱动程序被包括进来,总数超过了五十种。用同样的方式,来自FreeBSD的八个字符设备驱动程序也被包含了进来,它们支持标准PC控制台和串口及不同的多串口板。由于OSKit把这些驱动仔细地进行了包装,FreeBSD驱动程序可以与Linux驱动程序一起工作。
3.7 协议栈
OSKit提供了一个完整的TCP/IP网络协议栈。如同驱动程序一样,有关网络的代码也可以通过封装机制被合并进来。OSKit当前可以从Linux中获取网络设备驱动程序,它们是PC平台可获得的最大的免费资源。OSKit的网络组件继承于FreeBSD4.4,它通常被认为具有更多成熟的网络协议。这显示了使用封装机制将现有软件包装成灵活的组件的第二个优点:即从不同的资源中获取最好的组件,并让它们一起被使用。
3.8文件系统
通过使用封装技术,OSKit吸收了NetBSD的基于磁盘的文件系统代码。NetBSD之所以被选择为首要资源库,是因为在可用的系统中,它的文件系统代码被最清晰地分离了出来,而FreeBSD和Linux的文件系统与它们的虚拟内存系统结合的更紧密。当前,OSKit也把Linux文件系统合并了进来,以便能够支持多种类型的文件系统格式,如Windows95、OS/2和System V的文件系统格式等等。
OSKit文件系统输出的COM接口类似于许多Unix文件系统所使用的内部VFS接口。这些接口具有很好的粒度,使我们可以不必接触OSKit文件系统的内部。例如,OSKit接口只接受简单的路径名组件,允许安全封装的代码执行适当的访问许可检查。
4  OSKit的现状
   自从在1996年6月发布了OSKit的第一个公开发行版以来,OSKit已经更新了多次,每次更新都增加了一些算法,并修正了一些错误。最新的发行版是2002年3月的版本。由此可见,OSKit一直处于操作系统开发平台的前沿,其自身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5  结论
  作为一个操作系统研究与开发的平台,OSKit大大减轻了操作系统研究与开发者的负担。它可以让开发人员避开复杂的底层,而把兴趣集中与他们所感兴趣的领域。开发者可以用自己编写的组件来取代OSKit中的部分组件,以满足自己特定的需要,从而丰富了操作系统的应用层。总之,OSKit满足了实际客户系统的需求,有助于操作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考文献
(1)汤海京基于面向对象操作系统开发平台(OSKit)的分析与程序设计http://www-900.ibm.com/developerWorks/linux/kernel/oskit/part1/index.shtml
(2) Michael Hohmuth     Using the OSKit as a base for L4 applications
(3) Bryan Ford   Kevin Van Maren   Jay Lepreau   Stephen Clawson   Bart Robinson   Jeff Turner
_ The Flux OS Toolkit: Reusable Components for OS Implementation

相关文章阅读

1、白领网店年赚十万 专卖晾衣架 一张办公桌,两台电脑,两个房间作仓库;一声“叮咚”,几句交谈,一单生意就顺利成交了。这就是周来君的网店生活,也是他的工作。从去年开始,他开始在网上销售家居产品,短短一年,他经历的故事有一箩筐,开店初期

2、从“选秀节目”论“出名要趁早” 功利心人皆有之,只是有人可以“君人爱财,取之有道”,而有人就可以无所顾忌,在追求功利的过程中迷失本性,导致悲惨结局。当今社会,人人都在积极努力地追功求利,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或事也普遍存在。功利心

3、掀起职场“伪人”的盖头来 小新最近新应聘进了一家公司,依然做她的销售。要知道,做销售的个性都是比较活泼外向的,没有几天已和同事相处得非常熟悉,部门经理对她也越来越器重,还经常带着她去出差。心情好,见到她的时候,小新的脸上洋溢着

4、就业市场快速回温 大学生就业好转 昨日,光谷体育场举办湖北省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月专场招聘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哈尔滨电气集团、武汉铁路局等300家用人单位,提供近5000个工作岗位。据省教育厅、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介绍

5、半设计师的悲哀 我是一名设计师,创造了很多的设计案例的设计师。没有优秀的设计团队,只有自己的单打独斗。我毕业于国内专业的艺术院校,曾学习了很多相关的设计课程。原以为我今后的生活应该是不愁吃喝,所接触的是设计方面的时尚

6、当今大学生就业难 可以改走自主创业这条路 当今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越来越难的时代,等待或者奢望都是不切实际的想法。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就业道路千万条,自主创业也能走出光彩的人生路。 大学生家长陈先生说,女儿

7、事事难以预料 我有一个很久没联系的不算熟悉的朋友,是当年我做广告业务员的时候认识的,那时她是美宝莲化妆品的销售主管。当时的业务主管让我去联系他们的广告业务,于是认识了她。 她是个很懂得打扮的女孩子,毕竟是做化妆品的

8、蚁族,离梦想还有多远 蚁族,名词解释为:那些聚居于城中村,收入不高、工作不稳定的“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 “蚁族”原指族居起来的拥有“高智商”的蚂蚁,现在用它来形容城市里蜗居的大学毕业生,既生动,又形象,真可谓惟妙惟

9、大学校园杂志 一年创收30万 在下沙大学城的很多学生宿舍,你都能看到一本名为《尚大学》的免费杂志,它不但印刷精美而且内容丰富,里面不仅有企业家创业故事、明星学生专访,还有学生资讯等等。该杂志赚钱靠各类广告赚钱。 做

10、城市生活如何影响大脑应对压力的方式   社会学研究早已发现城市居民更易因压力大出现精神疾病,而一项最新科学研究又为此提供了证据,其结果显示,在面临压力时,常在城市生活者和常在乡村生活者的大脑会有不一样的反应。   英国《自然》杂志23日